今年前三季度,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山东却出现了规模以上工业多项指标下滑的局面: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为63947.4亿元,同比降低3.3%;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为2754.5亿元,同比降低16.5%。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后出现的山东经济增速下滑由此引发了多种解读。
但实际上,山东并不着急,山东的底气在于“十强”产业的培育。
前三季度,山东“十强”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力度加大,服务业增势良好,成为支撑经济增长、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前三季度服务业占比超过一半,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7.0%,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
新动能正在起势,已经成为山东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
山东面临的真正问题或者说真正的考验是,常林、晨曦、大海、胜通、东辰等越来越多500强企业出现在破产的名单上,被归为“旧动能”的焦化、纺织、矿产、造纸还包括一些低端制造业等企业,只能等待被淘汰的命运吗?这些“旧动能”是否能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助推山东发展的另一股“新动能”?
NO. 1|壹
种子在2008年种下。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应对危机,广东选择了趁着危机淘汰落后产能——这与山东现在正在进行的“新旧动能转换”别无二致。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转型阵痛之后,又再度强劲复苏。
但山东没这么干,为了保住经济增长速度,政府干预银行放贷,为产能过剩的企业续命。在从天而降的资金刺激下,企业们开始大干快上,扩大规模者有,疯狂多元化者有。
2013年年末,滨州市邹平的长星集团传出60多亿贷款无法还息付本,将近十七家企业卷入了数十亿的担保危机,贷款涉及十多家银行。
正是在2008年,造纸的长星决定进军风电行业。一个总资产10亿元的企业,从纸业转投风电,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建设100个风力发电场,总投资逾500亿元——这一计划一开始就伟大得不可思议。
这些当年蒙眼狂奔的企业可能到现在才明白:那些年从天而降的幸运,背后都标注了代价。
但我们也应该回过头来想一想,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利润稀薄甚至亏损;直接融资渠道的逼仄,只能通过高杠杆的间接融资渠道。
“往前一步是江苏,往后一步是东北。”这是经济学家管清友对山东的看法。
NO. 2|贰
山东规上工业数据不好看,青岛也“压力山大”。
今年前三季度,青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5%,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累计增速为-5.4%。这与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15.3%的数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直接拖了青岛GDP的后腿。
总规模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也不高。
2018年,青岛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0.7%,战略性新兴产业仅占28.7%,不但远低于深圳高技术制造业65%的占比,还落后于南京新兴产业40%的占比水平。
作为山东经济引擎和龙头的青岛,制造业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失位”、“缺位”,原因说来也很简单,2008年之后,青岛和山东一起行差踏错,在从天而降的资本潮水中,慢慢错失了制造业转型的机会,也慢慢错失了产业升级的机会。
外界普遍在问,规上工业利润断崖式下跌,包括青岛在内的山东传统制造业还有未来吗?
NO. 3|叁
更早之前,青岛一些传统企业就已经开始尝到通过新技术赋能的甜头。
在传统服装领域,红领从一个传统的代工厂,借助新技术手段,转型为C2M,为中国制造业摸索出了一条转型之路,从传统企业走向时代型企业,正是中国主流企业要思考的变革与创新之路。
NO. 4|肆
山东,全国第二大的ToB市场,如何发挥既有产业基础优势因地制宜进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创新?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抑或开启第二曲线,培育新物种,甚至成长为独角兽?
作为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青岛国际特别创新区以打造新动能产业加速平台为目标,除了提供传统园区和传统孵化加速器提供基础服务和孵化加速外,是否可以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市场化之路?
JM2020第23届济南国际机床展览会将于2020年3月12-15日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览面积将达到60000平米,汇聚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700家中外展商前来参与,预计将吸引60000人次专业观众。且在主题专区的设立及划分上亦将更加精准与极致,全力打造制造业一站式展示交流平台,向业界呈现更为专业化、数字化的崭新面貌。
现场将举行『金诺机床展采购商大会』、『 中国汽车智能制造技术高峰论坛』、『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双11”——母机节』...等论坛及活动,深入探讨智能制造话题,以期为产业互联网时代山东传统企业的转型提供一条可操作的路径,为全国制造企业打造一个高规格、高品质的交流、合作商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