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机床展-UFI认证展
2025第28届青岛国际机床展览会

​我国首套柔性OLED机器人成功应用 由新松自主研发

近日,由新松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套柔性OLED机器人在国内某知名企业成功应用。这是国产机器人首次进入高端柔性屏幕生产线,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搬运柔性OLED关键器件环节国产化。

解决行业痛点,突破技术壁垒

全球都在加紧布局“下一代屏幕技术”,而OLED生产流程的国产化问题始终制约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在此之前国产柔性OLED生产线上都是国外生产设备,新松柔性OLED机器人——SCARA机械手打破困局。面对全新的技术要求,新松技术团队反复论证试验,在产品技术、结构、外观设计、材质上进行多项创新。

国产“大脑”,让机器人更灵

犹如人类的大脑一样,高效而又智能的控制系统,是机器人应对各种复杂作业的前提和保障。新松针对SCARA机械手控制系统进行深度开发,通过传感器扫描和软件算法,赋予机器人全新的国产“大脑”。全新开发的“大脑”,拥有Alignment自动纠偏、双取双放、数据上报等功能,识别分析器件复杂多样的位置,实时对动作进行调整和对旋转角度进行补偿,机器人“手眼”协调,动作更加灵活准确。

我国首套柔性OLED机器人成功应用 由新松自主研发

强健体魄,让机器人更稳

有了强大的“大脑”作为保障,机器人还需“苦练内功”。生产过程中机器人需要安全精准“护送”纤薄的OLED器件在设备间往返。新松突破本体设计,优化机械结构、调整电机参数,创新采用高速振动抑制技术,采用时间优规划算法和动力学约束,保证生产节拍的同时,有效降低机械手振动幅度,始终保证机械手在运行中上下、左右大振幅≤±3mm,整体性能达到国际水平。

催刚为柔,让机器人更轻

新松技术团队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机器人更灵活、更稳重,那么如何让这个拥有3.5米长手臂的机器人取放轻盈温柔?新松技术团队催刚为柔,对SCARA机械手进行了专用材质开发,采用柔性材质碳纤维(CFRP),PAD(吸盘)采用PEEK材质,使得机械手在运行过程中不仅耐高温、抗摩擦、柔软且耐腐蚀,让机器人不仅动作“轻”,声音更“轻”。

助力OLED产业,建设制造强国

新松SCARA机械手以高性能的控制系统、科学的机械本体设计、精准的重复定位、便捷的维修保养方式赢得市场的认可,再一次代表国产机器人与国外高水平机器人同场竞技。

一场属于显示技术的变革正在发生。在向OLED迁移的行业浪潮中,新松积极参与构建全球OLED产业生态,做中国显示企业的坚强基石,加速中国OLED产业崛起。

自主创新打破壁垒“中国智造”走出国门

近日,由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套柔性OLED机器人在某知名企业成功应用。这是国产机器人首次突破国外技术壁垒,进入高端柔性屏幕生产线,在此之前,柔性OLED生产线上都是国外设备。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连日来,记者跟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在辽宁省采访发现,依靠自主创新,强化核心技术优势,“中国智造”正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迈上发展“新高地”,很多领域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用国产替代进口,还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

中国机器人遍地开花

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头雁,新松打破了国外产品长时间的市场和技术封锁,已创造了百余项行业第一,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百余种产品,形成十大产业方向,致力于打造数字化物联新模式。

新松移动机器人在汽车底盘合装行业成功应用且出口到海外,打破了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彻底改写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格局。

2009年,新松移动机器人批量出口北美地区,在福特、通用等高端客户汽车总装线现场大量使用。

2018年,针对欧洲市场特殊的安全需求,新松移动机器人实现了国内首个整系统通过欧盟CE认证,产品成功出口到英国捷豹路虎汽车总装车间。

2019年,一位“灵活的巨人”——新松港口移动机器人进驻全球最大中转枢纽港——新加坡港,其额定负载高达65吨,定位精度±5cm,最大运行速度7m/s,制动距离

同时,在保证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等传统优势产品高速发展的同时,服务机器人也捷报频传。2018年新松200台服务机器人销往欧洲,是中国产品技术与实力的真实认证。至今已服务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助推智能产业裂变式发展。

截至目前,新松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在韩国、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地设立多家控股子公司,拥有4000余人的研发创新团队,产品已累计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3000余家国际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服务。

中国大型高端医疗设备参与国际角逐

中国第一台CT、第一台螺旋CT、第一台超导磁共振、第一台DR设备、第一台三维彩超等里程碑式的创新成果,都在东软医疗诞生。在长达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东软医疗依托东软集团和东北大学的产学研资源,不断提升研发实力,一次次改写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史,开启大型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新篇章。

2000年,东软医疗向欧洲出口第一台CT,迈开国际化的可喜一步。以东软医疗为代表的中国大型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企业,正式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逐中。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江根苗介绍说,近年来,东软医疗通过采用捆绑式CPU、设备与CAD软件结合、面向专科医院推进研发、开发移动(床旁、车载)设备、与国际厂商进行开放式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产品和技术创新水平,推动公司业务不断向全球迈进。

目前,东软医疗的研发、生产、服务、物流等网络已扩展到世界各地,业务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多家用户,累计装机量达30000多台。公司在国内设有10个大区,25个省级办事处,在海外设有7个子公司、1个办事处,另有10个海外服务中心和12个海外物流中心,可随时响应全球客户的需求。

未来,东软医疗将继续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入,将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夯筑得更加坚实。沿着“一带一路”,东软医疗的国际化之路将会走得更快、更稳。

中国造“巨无霸”输送海外

今年8月13日,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连重工”)举行澳大利亚罗伊山尾矿项目设备制造圆满交付仪式。该项目是大连重工具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出口澳洲工业发达国家的首个工程总承包项目,也是世界首个赤铁矿尾矿工业化回收项目。

8月31日,大连重工为瑞士TIL公司研制的3台65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完成厂内制造,启航发运至意大利焦亚陶罗港。这是大连重工自主研制的最大型号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也是企业大型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首次出口欧洲发达国家市场。

作为专门生产大型成套设备的大型企业,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坚持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升级发展,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企业出口占比经营总量年均在30%至40%,产品和服务累计远销全球92个国家或地区。

目前,大连重工的国际化经营实现了“四个跨越”:产品出口由发展中国家为主向发达、较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跨越;零部件出口由数量型向批量型、效益型跨越;以零部件出口为主向以整机批量出口为主跨越;由整机出口向海外工程总承包跨越,在与国际知名企业竞争中打响了民族装备制造业品牌。

赞(0)
青岛国际机床展 » ​我国首套柔性OLED机器人成功应用 由新松自主研发

JM2025第28届青岛国际机床展览会

青岛国际机床展览会作为全球展览协会认证的专业机床展—金诺机床展旗舰展,深度聚焦中日韩智能制造前沿,全面展现行业前景和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迄今为止成功举办26届。

展位预定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展位预订